施工機械閑置期間折舊費確定方法的探討.pdf
致謝本論文從最初的開題、提綱,到寫作、修改,再到最后的定稿,都是在我的導師秦中伏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秦老師為此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秦老師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博大精深的專業知識、活躍敏銳的學術思想、平易近人的學者風范無時不刻影響著自己,并使我受益終生。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謹向導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此外,感謝我的領導,楊君、吳榮民,感謝你們能夠為我提供這么多的工作和鍛煉機會,正是有了這些機會,我才能更快更好地成長。感謝我的同事,史偉達、李強、梅鄭、李淼和劉偉,感謝你們在課題的研究和論文的寫作過程中給予我的幫助。感謝我的父母、妻子,感謝你們在生活中給予我的照顧、在精神上給予我的鼓勵;感謝我的兒子,感謝你的天真活潑給予我歡樂。正是有了你們的支持,我才能安心地完成論文的寫作。感謝浙江大學的授課老師和建工學院的路琳琳老師給予的幫助。最后,向評閱和出席論文答辯的各位老師、專家表示誠摯的謝意!1緒論1.1研究背景人工費、材料費和施工機械使用費是構成建筑安裝工程費的直接因素,在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工程規模日益增大、施工強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其中的施工機械使用費更是積極因素。按照現行造價確定方法,施工機械使用費由一類費用、二類費用和三類費用組成,而折舊費是一類費用中的重要組成內容。施工機械屬于固定資產范疇,按照目前的會計處理原則,施工機械初期購置費用以折舊的方式在使用期進行系統攤銷和回收。折舊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各期折舊費用的額度,進而影響建筑安裝工程費用。工程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變化,包括建設強度變化、工期調整、建設條件改變等,會引起變更事項的產生。變更費用確定過程中,承發包雙方可能持有不同的意見,比較容易出現合同糾紛。在眾多的合同糾紛問題中,往往會涉及施工機械使用費的問題。現行的以有無產量作為施工機械使用費是否應該支付的唯一判斷依據的做法,在處理此類問題時有諸多不適應之處。因此,亟需提出一種既符合客觀實際,又便于操作的解決辦法。1.2文獻綜述1.2.1施工機械折舊相關研究西方折舊會計伴隨著20世紀初鐵路運輸業的發展而產生。然而,折舊是所有會計名詞中討論得最多而又最有爭議的一個n1。著名會計學家Hatfield曾寫過一篇有趣的文章,描述了處理折舊問題的不同方法或程序有36種之多,由此可見折舊問題的復雜性。當前,對于折舊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折舊制度的設計和折舊方法的改進上,而實際上折舊制度設計的最初依據也是從各項理論方法的研究中得來的。在折舊制度方面,2006年新的固定資產準則發布后,引起了各界廣泛的討論,肖圓[2007]n1認為雖然新準則仍要求企業只有在與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預期實現方式有重大改變時才調整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但是,由于固定資產的金額比較大,故企業只需通過對折舊年限的調整就可以對業績進行調控;劉德道[2008】¨1有著類似的看法,他認為新準則的規定在某些方面強制性減緩,指導性、靈活性增強,無疑是一大進步。但是這些指導性、靈活性,也會加大會計人員判斷的難度,可能成為企業操縱損益的工具;王菊霞[2011】H1更是提出當前固定資產折舊政策的問題在于彈性有余而剛性不足,為企業隨意選擇折舊計算方法留下了太大空間。1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建議全面界定特定行業、企業或特定設備適用折舊計算方法。與此相反,田敏[2005】b1認為舊的固定資產折舊制度一刀切從而欠缺差異性的考慮,設備使用年限的確定也不合理,影響了設備的重置。應當說,新的固定資產準則關于折舊的規定,是利弊共存的,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應當持續研究改進,以達到更加完善的程度。折舊方法方面的研究,有關于整體方法采用的研究,也有關于具體折舊參數確定的研究。由于現行的各類折舊方法均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對此有不少學者提出了不同意見。張建峰[2009]哺1認為現行制度以原始價值作為折舊計提基數,在固定資產的有效使用年限內所計提的折舊額只能做到賬面價值上的補償。在固定資產重置價值升高的情況下,所計提的折舊額并不能做到實物更新上的資金補償。這樣的觀點是有確實依據的,且已得到各界廣泛的認同;田敏【2005]H1基于現行的折舊方法,考慮資金時間價值,提出動態折舊方法的建議和具體計算辦法;袁新年,李小峰[2001]“1提出樓梯法的折舊新法作為解決直線折舊法不能覆蓋的實際磨損規律、資金時間價值和無形損耗問題的途徑,但其中對于設備工作狀態的三階段劃分以及每階段的折舊率確定過于主觀,不便于絕大多數機械設備折舊計算的具體操作;由于直線折舊法在機械設備壽命期內各期折舊額相同,不能準確反映機械設備實際的磨損劣化規律,有不少學者提出采用加速折舊法的建議,如周娟美[2001】№1、楊晨輝,薛佳麗[2007]曲1認為加速折舊法的運用,不僅使我國的折舊制度與國際管理接軌,而且利于增強企業活力,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降低企業投資的無形損耗風險;薛靜[2008]n們提出國家應逐步取消對加速折舊法的限制,鼓勵更多有條件的企業采用加速折舊法。但也有人看到了加速折舊法的弊端,溫玉彪[20081…1、魏啟響【2010]n21認為推行加速折舊法短時間內會造成國家財政壓力,另外,在我國多數的固定資產是以原始成本入賬的做法來看,其賬面價值已經遠離了實際價值,在此基礎上采用加速折舊方法進行補償并不能達到實際的效果。可見,折舊方法的改進單從某一方面入手是難以統籌全局的,只有經過系統的梳理,從各個角度出發,才能將其升華完善。盡管如此,折舊相關的每一個具體問題的研究,非但不是無用功,反而是具有十分重大意義的事情。因為,只有當這樣的研究從質和量上都達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促成整個折舊體系的發展進步。陸寧,尚玉梅等[2 001]n如通過對雙倍余額遞減折舊法內在本質聯系的探索,提出了壽命期內任意年折舊額和剩余價值的計算通式;現有的雙倍余額遞減法的計算是分段函數,其中的第二段實際上是直線法折舊,各期折舊額并沒有呈現加速折舊法所應有的遞減的規律,王福林[2003]n鉑通過對折舊基數的調整改進了雙倍余額遞減法,使其計算結果按負指數規律遞減;代帆12011]n51通過對改革開放前后的工業企業綜合折舊率的,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比對研究,提出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政府應穩步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提高折舊率的建議。此外,各行業的相關學者基于本行業的具體特點,也提出了若干關于折舊方法改進的建議。王紅,賈仁甫,魏前梅[2004】n們認為我國水利工程設施老化失修等問題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折舊計提不足,提出動態余額遞減一一直線復合折舊的具體折舊方法,該方法采用余額遞減折舊法作為基礎從而考慮了無形磨損的影響,還分別引入折現率和物價變動指數以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通貨膨脹影響,對于現行折舊方法而言,確實解決了諸多未能全面反映實際情況的問題,有一定意義;宋趁榮[2001]n71認為應該根據鐵路裝卸行業機械設備的特點,最好采用加速折舊法,在條件成熟時也可采用年金法,以實現折舊的目的;曹瑞霞[2004]n81認為改進施工機械設備折舊法,加速施工機械設備折舊,對公路建設部門的生存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1.2.2施工機械壽命相關研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現代設備的結構越來越復雜,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十一五”期間,依據《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十一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和((863計劃“十一五”發展綱要》,863計劃先進制造技術領域設置了“現代制造集成技術”、“智能機器人技術”、“極端制造技術”和“重大產品和重大設施壽命與預測技術”等四個專題,可見國家對于設備狀態監控、狀態評估和壽命預測技術非常重視。廣義的機械壽命可包括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類,國內各行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工程師圍繞三類機械壽命進行了頗多的深入研究。關于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三者的定量計算,主要集中在經濟壽命方面,其他兩者鮮有定量分析報道。經濟壽命的定量分析計算方法已趨于成熟,在此問題上的相關研究主要有:張延吉[2006]n如運用經濟壽命及年度費用的相關計算方法分析計算,給出了自卸汽車設備更新的決策建議;肖全喜[20031 n們提出以機械的經濟壽命代替其最佳使用年限來計算年折舊額;王麗姿,陳通[2007】乜¨將經濟壽命引入醫療設備管理,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闡釋了確定醫療設備經濟壽命的方法。楊媛媛,翟源景[2002]陋21提出了基于裝備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概念的裝備更新決策綜合方法,但從其內容來看,除了經濟壽命方面進行了詳細定量分析,自然壽命和技術壽命方面仍然處于定性判斷階段;袁士春,羅福才,張旭[20051旺31根據2001年農業部“漁船報廢年限”項目調研數據,研究分析了影響中國漁船經濟壽命的一些因素,介紹了不同因素影響下漁船經濟壽命的計算方法,同≈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時對鋼質漁船的物理壽命進行了探討,最后提出了確定漁船壽命的綜合模糊評判方法。該文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情況下,綜合有通貨膨脹影響和無通貨膨脹影響下的漁船經濟壽命約為16年,根據鋼板腐蝕情況及其他調研統計結果,認為國產鋼質漁船物理壽命不應超過20年。與技術壽命相關的無形損耗的量化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王英,張金萍[2005】乜41提出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在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時,考慮的有形磨損方面多,無形損耗因素少,這種情況的產生與無形損耗在計量上的不確定性有很大關系。因為在計量固定資產的無形損耗時,應具體考慮哪些影響因素,如何將這些因素定量化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致使對無形損耗的計量帶有很強的主觀性。不過,機械自然壽命和技術壽命方面的研究工作仍有一些突破,李耀君[2003]乜51完成了“火電廠重要部件壽命管理”科技攻關項目,提出了工程應用的火電廠重要部件壽命評估方法和計算模型,包括一系列相關的定量評估技術、監測硬件裝置、診斷軟件、標準和導則;龍勝剛[2005]阻61通過某型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盤理論壽命計算、兩個子樣全尺寸盤葉組件低循環疲勞壽命試驗、外場使用情況調研分析,確定該型發動機高壓壓氣機盤技術壽命;陳奇[20LO]n71針對礦井提升機,基于BP神經網絡算法,開發了壽命預測系統并應用于礦井提升機主軸裝置的壽命預測中。機械設備的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都能對其壽命造成影響,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科技進步速度緩慢,重點研究了有形損耗。如今,對無形損耗的影響也越來越多的得到各方面的關注。張諍敏[2000]乜81從我軍一批退出現役飛機服役年限的統計資料入手,借鑒外軍幾型飛機的使用情況,提出均衡配置飛機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合理確定飛機服役年限的建議。文中列舉了比較多的實際例子,說明在自然壽命尚未達到的情況下,由于經濟壽命或技術壽命的到期,飛機不得不退出現役的情況。如F-111飛機的自然壽命為12000Fh,按每年平均210Fh,則為57年,但被技術先進的卜16飛機代替,實際只服役23.3年,自然壽命損失30余年。通過該研究,再次證明了自然壽命并不是決定機械設備使用年限的唯一判斷標準,在當前科技高速發展的時期,自然壽命甚至都不是關鍵標準,而經濟壽命和技術壽命在當前成為了機械使用年限判斷的重要標準;劉義樂,伍書劍,徐宗昌[1999]乜們剖析了無形磨損的成因及其影響。指出無形磨損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在傳統工業中,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都很慢,知識換量對產品的功能作用也很微弱,因此產品的技術壽命很長;而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由無形磨損決定的技術壽命越來越短,很多產品的技術壽命已大大短于有形磨損決定的自然壽命;何瑞銀,王耀華,馬培剛等[2008】【3∞以上海農場近15年出售的116臺拖拉機歷史數據為觀察4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樣本進行研究分析,提出殘值雖然與機齡和年平均工作時間有關,但機齡是決定實際殘值的主要因素的結論。由此可見,閑置時期的有形損耗以及無形損耗是機械價值降低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1.2.3施工機械閑置相關研究施工過程中的自然、人為等多方面因素會引起施工機械的閑置,施工機械閑置過程有經濟利益的流出。如何妥善處理閑置期間的費用問題,是“-3前施工建設各方所關心的問題。李金松[2001]【圳建議的按照人機分離的原則,不考慮人工費的機械設備停置費計算公式為:機械設備停置費=(折舊費+大修理費)×50%+經常修理費×30%+安拆費及輔助設施費×70%+養路費及車船使用稅;何淑茹[2001]【321認為停工期問機械臺班費的補償應包括折舊費、銀行利息及機械管理費、人工費、養路費及車船使用稅。相關地區和行業的概預算編制規定也給出了計算施工機械閑置費用的辦法,如《關于頒發一九九七年的通知》(粵建價字[19971 48號)規定:施工機械停置費按《全國統一施工機械臺班費用定額廣東省基價本》的第一類費用中的折舊費、第二類費用中的人工費以及養路費及車船使用稅計列,列入直接費;《發布(上海市統一施工機械臺班費用定額>(1996)及調整本市現行各類工程定額機械費的通知》規定,機械停滯臺班費按(折舊費+經常修理費)X 50%+人工費+養路費計算。此外,對于閑置設備的處置,有關部門結合實際也出臺了相關規定,如《北京鐵路局閑置資產調劑利用管理辦法》規定,為避免閑置資產給國家和企業造成浪費,對閑置資產的調劑利用,可采取無償調撥、有償調撥、出售、出租、對外投資、修復改造再利用、提前報廢、拍賣等形式∞31。也有一些學者對于閑置設備的處理提出了新的建議,吳正佳[2001]【341等針對施工建設單位的一些大型設備閑置情況,提出了構建設備動態聯盟從而調動各企業的閑置設備資源的建議。肖軍[201 o]口51分析了設備閑置的原因,提出了閑置設備有效利用的對策,認為通過監理閑置設備內部調劑平臺和經營租賃平臺,實現集團化資源配置模式,能有效提高閑置設備利用率。可以看到,對施工機械閑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閑置費用的確定和閑置后的處理方式上,而閑置費用的確定往往是以一個經驗公式作為具體解決辦法,這樣的經驗公式若要實施,總是希望以國家行政指令的形式予以推動。緒論1.3研究目的和方法1.3.1研究目的本項研究梳理了國家關于固定資產折舊的有關規定以及學術界、工程界關于折舊方法的思考和建議,剖析了施工機械在使用和閑置期問的不同類型損耗,考察了現行機械臺班(臺時)定額關于折舊的計算原則和習慣,旨在明確閑置期間施工機械折舊費的確定方法,為建設過程中承發包雙方在解決此類分歧時提供理論依據。1.3.2研究方法(1)實地調查本項研究開展之初,走訪了建設施工現場,分別向承包人、發包人了解關于閑置期間存在的費用問題。發現施工機械折舊費是雙方都關心的焦點和難點問題。鑒于此,梳理調查中掌握了雙方觀點,確定初步的研究思路。(2)文獻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要收集和閱讀了三個方面的文獻,分別是施工機械折舊相關文獻、施工機械壽命相關文獻和施工機械閑置相關文獻。通過對文獻的研讀,形成了以下認識:折舊是會計以及建筑經濟領域的一個重要且復雜的問題,即便是發布了新的會計準則,仍然有諸多不同的聲音,仍然有很多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完善。目前學術界關于折舊問題的研究,大多圍繞折舊額度是否足夠,折舊速度是否符合實際,而并未涉及不同工況下施工機械的折舊費用確定問題,這也是開展本項研究的具有特別意義的一點;施工機械的壽命問題(當然也包括其他特種設備)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在經濟壽命方面的研究已相當豐富且其確定方法也較為成熟,而自然壽命與技術壽命方面仍然是需要突破的難點問題。但是,技術壽命對施工機械實際使用年限存在影響且該影響的程度有增大趨勢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承認;施工機械的閑置屢有發生,目前大多是按照某項國家(地區、行業)規定來解決閑置帶來的費用問題,然而這種規定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在合同簽訂之初就作出約定,那么在后期實際遇到時解決的難度還稍小些,如若不然,則必會引起承發包雙方較大的分歧。為此,就更加需要一種基于客觀實際的、容易被雙方認同的計算方法,來解決閑置期間施工機械的折舊費用確定問題。(3)經驗總結研究過程中還根據工程建設實際情況及概預算編制的相關規定,提出不同使用狀態下和不同計算原則下的折舊費攤銷情況,并依據各類文獻報道的數據,確定施工機械自出廠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緒論后從未使用直至報廢的經歷時間和連續使用直至報廢的經歷時間,推導出用于計算閑置期間施工機械折舊費補償額的計算公式。(4)實證研究施工機械閑置期間折舊費補償的計算公式獲得后,以某施工項目的實際情況為例,進行定量分析計算。這是理論結合實際的重要步驟,是對研究所提出方法的實際操作性的真實檢驗。1.4研究內容與創新點1.4.1研究內容,、研究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固定資產折舊的有關規定,以及各方的不同意見和建議。本項研究內容的主要對象是關于會計制度的兩個規定,即《企業會計準則一一基本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一一固定資產》。通過對兩個規定的研讀,可以清楚知道當前國家對于固定資產折舊的具體操作辦法;另一方面,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了固定資產折舊制度的背景、原理、優點和缺點,以及其他學者對折舊問題的建議。本項研究內容所反映的當前折舊問題中尚存在的缺陷,是論文創新點提出的前提條件,而包括規定和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在內的各種資料又為創新點的提出提供了借鑒。(2)施工機械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的研究現狀及成果。根據創新點的內容,將涉及施工機械的壽命問題。為了使創新點更富有依據性、嚴密性,就需要對施工機械的壽命一一具體包括自然壽命、技術壽命和經濟壽命進行研究。本項內容的研究不是提出一種新的壽命計算方法,而是通過文獻閱讀了解目前關于施工機械壽命的研究成果。(3)施工機械閑置發生的原因,以及閑置對其造成的經濟影響。閑置發生的原因研究一方面是為了說明施工機械的閑置是客觀存在的,只有閑置的存在,才有后續計算閑置補償費用的必要;另一方面,在此明確閑置發生的若干原因,為今后承發包雙方在應用本文研究成果時,在厘清原因、劃分責任等方面的工作提供參考。閑置對施工機械造成的經濟影響分析,是為了表明折舊費確實是受到影響的一個費用項目,但不是全部。因此,計算折舊費補償額是必須的,而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的諸如修理費、機上人工費等同樣受影響的費用項目,也需要引起重視。(4)不同工況下施工機械折舊程度,以及現行施工機械臺班(臺時)費定額中折舊的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緒論計算原則和內容。如果說要從施工機械的壽命研究出發,到本文用于計算閑置期間施工機械折舊費補償額的公式的提出,中間不可缺少的一個過渡過程就是不同工況下施工機械折舊程度的研究。不同工況折舊程度的研究是基于各類壽命的研究成果而展開的,同時又服務于本文創新點。現行施工機械臺班(臺時)費定額中折舊的計算原則和內容的研究,可以明確在通常情況下已經支付的折舊費用,這是計算折舊補償額的重要參數。(5)推導出可供計算閑置期間折舊費補償的計算公式并通過實例檢驗其操作性。基于上述4個方面的研究,用公式推導的辦法,提出用于計算閑置期間折舊費補償的計算公式。此外,通過實際調研獲得的工程數據,進行實例檢驗。1.4.2研究的創新點可供計算閑置期間折舊費補償的計算公式的提出是本研究的一個創新點。過往的研究都承認閑置期間有經濟利益的損失,但或是定性描述這一現象,或是用主觀估計的費率確定閑置期問的折舊費補償額。本研究提出的計算方法,通過“判斷一一計算”兩個步驟完成閑置期間折舊費補償額的確定工作,是基于客觀實際的一種方法。1.5技術路線本項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如下圖i.1所示。圖1.1技術路線圖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施工機械折舊與閑置的經濟分析2施工機械折舊與閑置的經濟分析2.1固定資產與機械設備2.1.1 固定資產的內涵與特征(1)固定資產的內涵人類進行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過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要素聆61:第一,人的勞動,即勞動力的支出。主要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的勞動者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的活動。人的勞動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分。隨著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腦力勞動的作用日益重要,體力勞動的形式也會發生改變;第二,勞動資料,即勞動手段。主要是指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用以改變和影響勞動對象的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包括生產工具、生產建筑物、道路、運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產工具。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勞動資料的質與量都在不斷發展,范圍在不斷擴大,其使用效能也在不斷提高;第三,勞動對象,即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質資料。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未經人的加工但已納入生產過程的自然物,如地下埋藏的煤層和礦石、原始森林的樹木、天然水域中的魚類等;另一類是經過人的勞動加工過的物質資料,即原材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勞動對象的范圍不斷擴大,不僅越來越多的自然物被作為勞動對象,而且新的原材料也不斷出現和日益增多,越來越顯示出它在生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勞動者通過勞動手段把自己的活動轉移到勞動對象上,把其問反復參加生產過程,并能保持自己的實物形態和原有功能,它的價值逐漸消耗并轉移到產品價值中的勞動資料稱為固定資產D“。固定資產是企業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企業產生效益的源泉,關系到企業的運營與發展:企業科學管理和核算固定資產,有利于促進企業正確評估固定資產的整體情況,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保護固定資產的安全完整,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為規范固定資產的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披露,根據2006年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第33號公布的《企業會計準則一一基本準則》,制定了《企業會計準則第4號一一固定資產》(以下簡稱固定資產準則)。固定資產準則規定,固定資產是指同時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資產:(1)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或經營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壽命超過一個會計年度。固定資產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予以確認:(1)與該固定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2)該固定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跗。9